刘邓麾下的猛将 ——记兰州军区原司令员杜义德将军

时间:2016-06-14 18:18  来源:《中外名流》杂志   点击:

  杜义德将军
 

  杜义德是在我国长期的革命战争的艰苦岁月中锻炼出来的能征善战的杰出将领之一。他先后在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直接领导下工作,特别是受到刘邓首长的长期培养,参加了鄂豫皖1至4次反“围剿”和红四方面军西征;从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到参加长征;从百团大战到冀南反日寇扫荡,与当地军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地道战;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推翻蒋家王朝立功劳;在成都战役、川南剿匪、上甘岭战役中建功勋,被誉为刘邓麾下的一员猛将。
 

  战火硝烟中成长  

  1912年5月,杜义德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木兰山一个贫农家庭。父亲租种胡家湾大地主的田,全家9口人勉强糠菜糊口。由于家境贫困,小义德只读了8个月私塾,八九岁就给地主放牛,10岁随哥哥外出挑肩磨担,每天要往返百十里山路。有一天,路过地主家门口,他的小腿被突然窜出来的恶狗咬得鲜血淋漓,很快肿了起来,连日发高烧,险些送了小命。15岁经人介绍到武汉当学徒、拉大锯。有一次拉锯偏了线,被老板打得昏倒在地。一气之下跑回了家。

  1927年,黄麻起义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7军来到木兰山组织农民协会。丢了学徒的杜义德毅然参加了农民协会。1928年他同部分农会会员参加了赤卫队,拿起了枪杆子,宣传、组织群众,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并配合红军作战。1929年2月,杜义德加入了红军,被编入红11军31师4大队。他担任宣传队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带领全副武装的宣传队员,晚上到各村张贴标语口号,散发传单,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遇到敌情时,他灵活机动地指挥队员们与敌人巧妙周旋。

  1930年红军整编,在组建红1师的大会上,杜义德第一次见到了高大魁梧的师长徐向前。在徐向前的直接领导培养下,杜义德先后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参加了许多战斗、战役,他在英勇善战的红1师里,逐步锻炼成为一名年轻有为的基层指挥员。  

 


  1960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接见与会同志,右2为杜义德
 

  铁血紧跟毛主席

  红军时期,杜义德先后任红29团政委、红30军89师政委、红31军91师政委、红四方面军总部四局局长、直属纵队司令员、骑兵师师长等。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杜义德由红91师政委调到徐向前身边当参谋。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杜义德任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司令兼四局局长。红四方面军在长征中,曾因张国焘坚持南下错误方针和搞分裂活动的严重危害,两翻雪山、三过草地,红军蒙受重大损失。

  由于张国焘的阻挠,中央的北上方针延误了两个多月。8月22日,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率领的右路军才开始穿越草地。草地气候变化莫测,一会儿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一会儿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一不小心,人和牲口就会被深草覆盖的泥沼吞没。部队的行军速度缓慢,所带干粮吃光后,只得宰杀战马、挖野菜野草充饥。晚上露营找不到一块干地方,杜义德组织直属纵队人员背对背坐在地上,燃起半明半灭的篝火御寒。9月初,张国焘率领的左路军刚进入草地,竟借口葛曲河涨水,强令部队返回阿坝南下。中央连电张国焘,指出只有北上才是出路。张国焘公然违抗,执意电令右路军南下。

  9月中旬,左、右两路军分别从阿坝和包座地区南下,再次穿越草地。杜义德和其他红军战士一样,穿着单薄的衣衫,顶风雨、履泥沼、抗饥寒,再次同恶劣的自然条件搏斗,又有一批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南下期间,张国焘公然打出反党旗帜,于10月5日在卓木堡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宣布另立中央,开除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的党籍。杜义德参加了这次会议,表示坚决反对。在张国焘南下错误方针的影响下,红一、四方面军从草地南返,即陷入越来越严重的困难。红军被迫在百丈关地区与强大的敌人进行了一场空前剧烈的恶战,广大指战员虽英勇顽强作战,伤亡仍有近万人。

  中央的民族统一政策和团结对敌方针,在部队中引起强烈反响,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首长与张国焘错误方针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四方面军于1936年2月下旬,陆续撤离天全、芦山、宝兴地区,向西北转移,伺机北上。部队在西进中,翻越了海拔5000多米的夹金山和折多山,山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暴、雪崩不断。

  杜义德带领四方面军直属纵队在半山腰过夜。夜间,寒风怒号,大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二三十度。那天夜里,就有不少在战场上以一当十、身经百战的好同志被冻僵在雪堆里,长眠在折多山。

  红军经过近一个月的行军作战,于3月中旬抵达甘孜地区,不久与二方面军会师。由于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首长与张国焘作坚决斗争,由于中央一再劝导,张国焘这才不得不于6月6日宣布取消伪中央,表示愿意同二方面军一道北上。  

 


  杜义德陪同邓小平视察海军
 

  冀鲁豫艰苦卓绝

  红军长征到陕北后,杜义德入延安抗大学习。1938年7月,分校奉总部命令,开赴太行山上党地区。1939年9月,抗大毕业学员大多数分配到129师。刘师长、邓政委让杜义德担任随营学校副校长。他按照刘邓首长关于“随营学校要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指示,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教职员意见,为办好学校探索出了新的路子。学校一面做第6期学员的毕业工作,同时招收了2100名第7期学员。在敌人大扫荡日益频繁、经济封锁很严、粮食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学校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发扬“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校风,培养了大批文武双全的人才。

  1940年6月,129师整编,将冀南各主力部队和军分区部队一部,统一编为9个野战旅。杜义德任新4旅副旅长,投入了百团大战第二阶段的战斗,继续破击德石铁路及邯郸至大名的公路,消灭沿路的日伪军。共参加大小战斗105次,毙伤日伪军1300多人,俘日军7人,缴获炮、枪100多件,破击铁路40多公里、公路140多公里,我军伤700多人,牺牲300多人。

  1941年,杜义德被任命为冀南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这是他参加革命后最艰苦的一段历程。是年1月4日,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蒙受重大损失。杜义德受命南下策应新四军,率部讨逆。5月下旬,日军集中7万余人扫荡,妄图在2个月内摧毁我抗日根据地。129师发起邢(台)沙(河)永(年)战役,经过三昼夜激战,破击铁路近百公里,消灭日伪军1340余人,打破了敌人所谓“铁壁合围”的大扫荡。

  1942年初,敌人对冀南根据地的进攻加剧,千人以上的扫荡5次,三路以上的“合围进剿”10多次。杜义德率部参加了粉碎“4·29”大扫荡和“6?11”铁壁合围。

  1943年后,德军在欧洲战场遭到毁灭性打击,日寇在太平洋战场也节节败退。我八路军、新四军广泛开展游击战,取得了战场主动权。期间,杜义德先后任冀南二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向日伪军发起全面反攻。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杜义德率部相继参加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衡水战役,这三个战役的胜利,使冀南、冀中解放区连成一片。
 

  
  纪念抗日战征胜利50周年大会
 

  克汤阴活捉孙殿英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7年3月,我军已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敌人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为此,刘邓首长审时度势,决定于3月下旬在豫北、晋南发动战略反攻。

  豫北地区是联系陕北、华北两大战场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敌人设重兵把守。刘邓首长决定以4个纵队和3个军区的独立旅共10万人编成4个集团,首先歼灭部署在平汉、道口、清化一带王仲廉的4个整编师和暂编第3纵队的孙殿英部。刘邓任命当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政委杜义德兼任司令员指挥作战。

  4月2日,刘邓首长命6纵北上率先围攻汤阴。汤阴城在孙殿英多年经营下,已建成坚固的环形防御。有三层射击孔的高城堡,壕外还有340个梅花子母堡、3至6道鹿砦,城外遍布地雷,在外围据点也构筑了相当完备的防御设施。孙殿英吹嘘汤阴城“固若金汤”。

  孙殿英是个早年因盗了慈禧墓而出了名的人物。幼时家贫,因赌博输钱投奔大军阀张宗昌部当马夫,靠巴结行贿当上了连长。后来他拉了一连人马上山为匪,自封总司令。由于盗墓发了财,部队得以扩充,武器得以装备,被蒋介石任命为纵队司令,抗战开始后就盘踞在汤阴。

  杜义德率6纵兵临汤阴城下,提出响亮的口号:“打进汤阴城,活捉孙殿英!”

  他带领几个团的领导详细侦察守敌防御后,决定将攻城重点置于东北角,先拿下张庄。4月15日黄昏,我方分别从北、东北方向钳击张庄。46团采用坑道爆破寨墙,48团用山炮摧毁敌地堡,工兵连架起长梯,突击队一举突入庄内,战至午夜,攻克张庄。汤阴城坚固的外围阵地,被我军劈开一个缺口。

  张庄被克后,孙匪惊呼:“张庄失守,汤阴难保。”急电求援。王仲廉亲率3个半旅分3路北援,被我军堵截,损失惨重,退到新乡再不敢北援。

  张庄至城郭间有700米开阔地,为减少伤亡,杜义德命令部队挖交通沟和地道逼近敌人。经过10昼夜艰苦的近逼作业,构筑地堡118座,炮阵地53个。30日黄昏,杜司令下令总攻开始,瞬间百门大炮齐发,迅速摧毁了敌外壕地堡。与此同时,我军隐蔽在地道内的46、48、49团神秘地通过盖沟,在距敌数米处跃出坑道强行爆破,将敌工事摧毁。22时,攻占了东北角至北关的前沿阵地。

  第二天,我军三个火力队同时集中开火,将汤阴城东北角炸开一个缺口,晚23时,突击队抢占20余米的突破口登上城垣。敌副司令员刘月亭慌忙组织疯狂反扑,任凭如此,敌人终难抵我军激烈的攻势,不久便全线溃败,我17旅也顺势登上城垣。

  战斗到了最后阶段,杜司令果断下令二梯队投入战斗,并身先士卒率部攻入城中。杜义德用电话指挥:“各旅、各团注意,要逮住孙殿英,抓活的,孙殿英是麻子,把麻子都先抓起来。”经一夜激战,守敌大部被歼。次日拂晓,孙殿英指挥所被攻破,他率残部由地道潜入城东南之石家庄。搜索部队报告,抓获一个瘦麻子老头,经俘虏指认确是孙殿英。杜义德立即电告刘邓首长,邓小平回话:“押到指挥部来!”孙殿英跪倒在杜义德面前,连声哀求:“长官饶命!长官饶命!”昔日“东陵大盗”那不可一世的威风一扫而光!
 

  
  1996年在西宁参加红军主力会师60周年活动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底,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邓首长指挥下,贯彻毛主席“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方针,一举突破黄河天险,趁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接着,千里跃进大别山,与敌反复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重建了大别山根据地。

  此前,野司首长电令,在司令员王近山养伤期间,由杜义德负军政指挥全责。6月10日,野司在安阳石林村召开纵队干部会议,决定发起渡河战役。6月30日午夜,刘邓大军从8个地段强渡黄河,至此日夜,蒋介石吹嘘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顷刻之间被我突破。

  7月4日下午,6纵奉命围歼定陶之敌。定陶是国民党军的重要据点。经过100余里急行军,7月5日拂晓,16、18两个旅突然包围定陶,袭占四关;17旅集结于城北,于7、8日阻击了菏泽援敌。10日19时,6纵向定陶发起总攻,战至午夜,城内守敌大部被歼,向城南突围之一部,也被我50团歼灭。此役,创造了我一个纵队单独全歼敌一个旅的范例,受到野司首长表扬。

  在定陶战斗中,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王克勤光荣牺牲,刘邓首长授予王克勤生前所在排为“王克勤排”,号召全军学习王克勤,定陶县曾被命名为“克勤县”。

  紧接着,6纵参加了羊山集战役。整个鲁西南战役,历时28天,歼敌4个师部9个半旅,共5.6万余人。迫敌从山东、陕北和中原等地调动9个整师22个半旅驰援鲁西南,是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战。

  1947年8月7日晚,刘邓大军向大别山进军,8月17日到达黄泛区。黄泛区宽三四十里,遍地污泥浊水,浅则及膝,深则没脐,没有通道,没有人烟,找不到向导,部队行军极为困难。为把敌人甩得更远,杜义德率部不顾敌机扫射,不顾疲劳,冒着大雨跋涉前进。此时蒋介石才发觉我军意图,急令85师及64旅以火车南运,妄图阻我挺进大别山。杜义德及时赶到汝河,指挥18旅强行过河,并掩护中原局、野战军直属机关安全前进。

  1947年8月27日,刘邓大军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大无畏精神,突破重重险关,千里挺进大别山。为创建和巩固大别山根据地,刘邓首长号召,在军事上要积极作战,歼灭敌人,肃清土顽;在政治中则要迅速发动群众,建立自己的政权。至1948年3月,英雄的大别山军民终于渡过了难关,把大别山建成了大军渡江南下的前进基地。
 


  1993年5月杜义德为我国古代军事家孙膑故里题词:“兵家人杰,圣人灵地”
 

  上甘岭战役创奇迹

  解放战争时期杜义德历任第3兵团副司令员兼第10军军长。建国后,任川南军区司令员,第3兵团第1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杜义德率部先后参加了襄樊战役、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渡江战役、宁沪杭战役,然后进军大西南,胜利完成了川南剿匪任务。

  抗美援朝时期,杜义德先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在两年多时间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的“秋季攻势”、“绞杀战”等,均被中朝军队彻底粉碎,被迫于1951年7月10日起在板门店谈判。美军不甘心失败,新上任的美军总司令克拉克,策划发动“金化攻势”。彭总根据各方面获得的情报和分析决定先发制人,发起一次强大的战术反击作战。在战术反击的第一阶段,第13军取得了歼敌6000余人的战绩。上甘岭是在战术反击的第二阶段,由战斗演变成战役的。

  10月12日,震惊世界的上甘岭战役揭开序幕。敌人集中300多门大炮,向15军阵地连续两天实施火力攻击,同时出动百余架飞机,进行轮番轰炸。阵地上一片烟雾,碎石横飞,一人多高的交通壕被打得无影无踪。10月14日凌晨5时,美7师和李承晚军2师各一部共7个营的兵力,向我45师135团坚守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发起猛烈进攻。战至13时左右,我135团两个连的野战工事几乎全部被摧毁。19时,我趁敌立足未稳,组织反击,又恢复了阵地 。

  在美军发动“金化攻势”之前,我一线部队均做了较好准备。15军在正面阵地上,构筑坑道720条4.2万米,堑壕6400多米,交通壕15.4万米,钢筋混凝土工事35个。在上甘岭上有大量防坦克壕、陷阱等,还埋了2000多枚地雷。以坑道为支撑点的防御工事,对取得战役的胜利起了重大的作用。

  杜义德政委据15军报告,该军开展了“一人舍命,十人难当”、“不让阵地丢半分”的硬骨头活动,战斗的第6天,45师涌现了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黄继光。此时,杜义德与兵团首长决定将曾绍山的12军作为预备队投入战斗。同时也命令45师师长尤太忠、35师师长李德生也要当好预备队。

  上甘岭战役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坚守坑道阶段,是各级指挥员最艰难的时期。10月24日正值志愿军出国作战两周年之际,党中央、毛主席向志愿军发来慰问电,给全军以极大鼓舞。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是在仅有的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进行的,称得上是一奇。敌人先后投入美7师、美航空团、南朝鲜2、9师11个团2个营,在战役中又补充新兵9000余人,另有18个炮兵营300余门炮,坦克170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总兵力6万余人,由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亲自指挥。美军在阵地前丢下2.5万多具尸体,一步也没有前进。
 

  
  无情的爱(杜义德全家福)
 

  老将暮年多壮志

  抗美援朝回国后,杜义德先后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政委,海军副政委、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

  “文革”中,杜义德受林彪反革命集团迫害,被打得遍体鳞伤。肉体上的摧残、精神上的折磨,使他晚年得了胆囊炎、过敏感性肠炎、萎缩性胃炎、血小板减少等病症。年近古稀,杜老连做了三次手术。1979年,杜老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不等拆线就下地活动。这年11月中央军委任命其为兰州军区司令员,那时手术不久,他就急着走马上任。他不顾高原反应,深入部队勘察地形,战区的一个个边防哨所,西北高原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老将军坚实的脚印。

  上世纪80年代初,杜义德退居二线任中顾委委员,他从不居功自傲,仍“生命不息,追求不止”,关心党和国家大事,关心老区建设和希望工程。他担任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书法联谊会、北京《红军长征公园》筹委会顾问、“十一”同学会名誉会长等。军内外纪念馆、博物馆经常有人慕名来请杜老题词,他有求必应。晚年,他不顾年高,坚持撰写革命传统教育文章。1997年出版了由江泽民题写书名、薄一波作序的《杜义德文集》。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曾资助两名贫困女学生上学。新世纪初,他应上海东方电视台《将军世纪行》剧组之邀,重访了解放战争时的鲁西南战场,不顾疲劳一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杜老说:“只要自己志不衰,心不老,始终感到革命的路很长,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能保持生命的青春活力。”

  ——《中外名流》第6期 特稿·视野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