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车安全——自驾游全攻略

时间:2016-06-14 22:53  来源:《中外名流》杂志   点击:

  绪 论

  一个驾驶员的综合素质,首先集中体现在他能否长期保持安全行车上。假如在一生中的每一次出车都能平安到达终点,那么他的驾驶技术无疑属于最好之列,因为每一次的平安出入,都是出车前细心准备和行车过程中对发生的任何意外精确无误处理的结果。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一切都无从说起,所有解释均为多余。

  据有关部门统计,全国每年在意外死亡的人数中,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占80%。而在上述交通事故中造成的死亡人数中,人为因素达70%,车辆机械故障和道路设施原因分别占20%和10%。而在我看来,后者绝大部分原因也应归咎于人们平时疏于对车辆和交通设施的保养与维护。由此可见,要做到行车安全,关键问题还在于驾驶车辆的人。

  在交通事故发生时人们常把它与开车技术的好坏作必然的因果分析与联系,其实不然,就单纯技术而论,不过也就是那么些简单的操作模式,但若把行车和安全结合起来谈,那么学问可就大了。在这里,驾驶技术更多的只是经验的积累,而安全却是在技术之外的一种意识,只要你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把安全二字铭刻在心,并时时提醒自己,那么谨慎驾驶便不在话下了。然而上述看似简单的道理,但要做到却不容易,因为驾驶还是一种乐趣,速度会带给人以快感,人在乐趣和快感的刺激下容易放松警惕,一时把安全暂且置于脑后,以致于瞬间酿成大祸,悔恨终身。

 


 
  西伯利亚原野路遇俄罗斯巡警
 

  1.出行方式

  自驾游出行分车队、单车多人和单车单人三种。

  车队出行的好处是遇到麻烦时可互相支援,增加安全感。由于汽车是运动中的物体,是机械就会有故障,机械在人车如织的公路上行驶就可能发生交通事故。再说,各个车种的性能和各人的驾驶技术也不尽相同,倘若十部车同行,那么每天的车辆故障和交通事故率必定是一部车的十倍。可想而知,万一其中某一部车或一个人出现问题,那么整个车队的行动必然受阻。另外带领一个车队若要进行长期、长途的奔袭,非得钢铁般的纪律、军事化管理不可,为了让每个队员具有团队精神,使安全意识落实到每一个人头,组队前进行集中培训则是必需的。经验丰富的领队在这里至关重要;行进中的车队头车、尾车之间要保持联系,对车距、车速要有严格的规定。由于此类活动大多是民间自由松散型组合的,相互间无任何有效约束,这势必给人员管理上带来困难。举个例子:出发前夜,只要有一个人没睡好,第二天其中一部车就存在疲劳驾驶,由于是集体行动,你很难要求整个车队为此停下来等你睡够了再走,此时你只能打起精神来勉强跟着,这便给整个车队埋下了事故隐患。正确的做法是严格规定统一作息时间。曾几何时,常有些团体在组织自驾游时发生车毁人亡的事故,使本来意义重大、策划得非常成功的活动以失败告终。由于活动组织者不知道承载活动内容的是车,一切都必须在安全行车的前提下进行,忽视了这一最重要的环节,最终导致前功尽弃。

  再说单车多人,由于人的嗜好、习性、口味、阶层、学历、阅历、经历千差万别,因此想做到意见一致那是不可能的。加上本来就是临时的自发组合,尤其在遇到困难危险的时候,很难做到同舟共济、生死与共。途中最忌讳的是轮流开车,让人人都过把车瘾,其实这样非常危险。把握方向盘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开车哪有什么技术,平日全靠小心,可谁知道他这会儿是否心不在焉?而对于车的性能只有车主最了解,别人刚接手时总要先熟悉一阵,而往往事故就是在刚交接那阵子的间隙里就发生了。

  最后说单车单人,自驾游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单人独行,信马由缰,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掌握,抛开一切世俗烦恼和干扰,一路随心所欲、随遇而安,张开想象的翅膀,让身心获得最大程度的解脱和放松——当然,具备的条件是自身的综合素质要足够好。

  2.车辆的选择及其它

  要完成坎坷崎岖漫长时空的征途,交通工具当然非越野汽车莫属,它除了具有普通汽车的挡风遮雨,可以承载足够粮食、水和生活用品的优点外,更重要的是它所具备的四轮驱动功能,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通过一些非常路段。

  我所选择的国产北京吉普虽然质量欠佳,但它所特有的防撞杆和防滚架配置则可在行程中在安全方面起到最好的保障作用。另外的好处还在于它构造简单使得维修方便,小毛病自己能捣鼓,即使遇到大问题,路边的大车店都能修理,零配件也到处都有。这点与如今配置先进豪华的SUV比起来,虽然它们的故障率较低,可一旦出毛病了,在那种荒凉偏僻的地方,即使拦部车把你拖到前方的修理厂,若是没有高端的检测仪器和配件,照样还是无济于事。

  车辆是完成旅行的工具,故爱车是前提。即使你的越野车坚固无比,但你还得小心翼翼地开,尽可能绕开坑坑洼洼走,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耗,因为在漫长的旅途中钢铁也是会疲劳的。要达到自己与车融为一体的境界,稍有异响就会察觉出细微的问题,善于把故障消灭在萌芽之中。

  近年来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时下流行的汽车越野赛,这种赛事观赏性很强,比如一些展示技巧的过单边桥、双边桥、炮弹坑、驼峰、乱石滩、烂泥路、深水坑等很是刺激眼球。但由于那是比赛,首先追求的是速度,只要快速通过取得名次,哪怕车辆经破坏性使用过后再修车、甚至毁车后再雇车把赛车背回家也在所不惜。可在我们自驾游的旅途中,虽然这些障碍时时都可能出现,但处理的方式却有质的不同;过河流前必需设法探明深浅,遇到乱石滩、驼峰、深坑,必需下车亲自动手修路——总之,要把对车辆的破坏降至最低程度,以保证完成未来的旅途。另外,在越野场地赛中,所有设置的障碍都是经过科学计算、精心测量过的,只要操作得当,那就一定能通过。而现实中遇到的障碍,其通过与否是不可知的,必需靠自身作出正确判断后再行动,这时,车手对于坐骑的信心和路况的了解则显得至关重要,因为,能够通过而不敢通过、不能通过却强行通过,导致的后果是决然不同的。还有比如过单边桥、双边桥,赛场上即使滑出去顶多扣分或退出比赛,而在现实中,你脚底下或许就是万丈深渊,一旦滑出去那可是万劫不复,因此,二者在心理素质上不能同日而语。

  3.论行车安全

  笔者虽于1996、1997、1998、2002年四次驾车先后单车或率领车队分别穿越青藏、新藏、滇藏、川藏(317、318线)公路,跑遍全国,但最引以为自豪的还是这期间本人在驾驶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任何交通事故。然而这种荣耀并没让我在安全意识上有丝毫懈怠,经验和教训却促使我在后来的日子里车开得越慢,越加谨慎驾驶,注重安全。

  说到速度,其实也不是什么大技术,因为把油门踩到底这谁都会。在车辆的用途已从单纯的运输或代步工具拓展为娱乐休闲的玩具和体育运动器械的今天,即使是技术高超的车手参加高水平的各种拉力赛,安全问题也始终被列为重中之重。别看赛车都风驰电掣般地跑,可你有所不知的是该赛道是加以交通管制全封闭、供比赛专用的,车手身着的特殊防护装备如阻燃服、安全帽、双肩背安全带,以及他们驾驶的经特殊改装成有防撞杆、防滚架的车辆,也都是为确保人员在非常情况下的生命安全而专门设计的。即便如此,消防和紧急救护人员还要等在一边随时防备不测。赛事中如发生因赛员违规而造成重大事故,车手还将面临着被停赛、禁赛、吊销比赛执照等不同程度的处罚,赛事的主办单位不但因此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相关的组织者也将被层层追究责任。

  开车的更高要求还在于要防范他人违章,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慢速中的你就有可能作出冷静的判断,使之化险为夷、或把事故造成的灾难减少到最低程度。当然,我说的慢是相对快而言的,正确理解应为中速。在我看来,慢得下来的人必定快得起来。慢是一种功夫,一种修养,如不处于逃生或解救危难等特殊境地,一般情况下盲目地赶着开快车,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极不值得的、不珍惜生命的行为。

  开快车有时固然需要,可当你能做到沉住气,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里以从容的速度完成几万、几十万公里的行程,我想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范畴内的事,而是人生通过修炼后达到的另一种境界。2006年6月,本人再次率领车队至欧亚大陆桥终端阿姆斯特丹,后经西欧、南欧、北欧及俄罗斯十四国,历时118天,行程4万余公里安全归来,沿途无一交通事故。

  总之,能保持安全行车的人技术最好。而“慢”是行车安全的保证。简单的道理便是:“十次事故九次快。”
 

  (吴苏宁 1996、1997、1998、2002年从事自驾越野汽车采风、探险活动,先后四次进藏,成功穿越青藏、新藏、滇藏、川藏(南、北线)公路全程,抵达珠峰登山大本营,车辙遍及全国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获三项基尼斯世界记录。2006年7月穿越亚欧大陆桥,途经俄罗斯、北欧、西欧、南欧14国,历时116天,行程4万余公里。2000年5月27日,应清华大学学生会邀请,在该校蒙民伟楼艺术教育中心举行《吉普人生》报告会。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吉普骑士》(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原福建省汽车运动协会会长)——《中外名流》第7期艺苑·广角

最近关注
热点内容